本報訊 (記者秦海峰)11月11日,由山西省文物標準化委員會申請、經山西省市場監(jiān)管局審核批準、云岡石窟研究院主持編寫的《石窟寺文物三維激光掃描數字化采集技術規(guī)程》和《石窟寺文物近景攝影測量三維數字化采集技術規(guī)程》,正式作為山西省地方性行業(yè)標準發(fā)布。這是山西省文博系統(tǒng)首例地方性行業(yè)標準。
文物是一種特殊的資源,特殊性在于其不可再生性和脆弱性,一旦被破壞,不可再生,永遠消失。文物數字化保護理念的提出,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真實、全面采集文物的三維信息是文物數字化采集的基本原則,但在實際工作中,缺乏嚴格統(tǒng)一的標準,致使研究數據無法達到全面客觀記錄文物現狀的目的,給文物保護單位的統(tǒng)一驗收和成果利用造成一定的困難。
云岡石窟研究院高度重視標準工作,為了使文物數字化工作形成一個系統(tǒng)、科學的有機整體,2014年成立專門的標準編制小組,在山西省文物局、山西省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和山西省文物標準化委員會的指導下,以云岡石窟作為研究對象,聯(lián)合高校和科研單位,結合測繪、光學、計量等學科基礎,充分體現文物數字化的“原真性”原則,綜合考量近景攝影測量和三維激光掃描的工作原理和流程,制定了適用于石窟寺文物的數據采集標準。
《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