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朝元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是全球性的節(jié)日,全世界的人民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財富,從而改變世界,改變生活。其實,早在國際勞動節(jié)誕生之前,我國古代的詩人們就寫下了不少首膾炙人口的勞動詩篇。
白居易在《觀刈麥》中這樣寫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边@首詩描寫了婦女領(lǐng)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農(nóng)民送飯送水的情景。而勤勞的農(nóng)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竭還不覺得酷暑難當,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農(nóng)活。
白居易《賣炭翁》:“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蓱z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边@是另一首千年傳誦感人至深的勞動詩,這首詩形象鮮明地勾勒出一個燒木炭的老人勞動的艱辛,透過他,我們仿佛看到許多勞動者在田租或賦稅的重壓下流淌著辛酸的淚水,讓人深思。
最膾炙人口的要屬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nóng)》:“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比娚鷦拥孛鑼懥斯糯r(nóng)人們扛著鋤頭在烈日下辛苦勞作,種出了我們每天三餐的粒粒米飯,其意義在于警示世人,一粥一飯得來不易,千萬不要浪費糧食。
明代馮夢龍有詩云:“富貴本無根,盡從勤里得?!边@兩句詩告訴人們,所有的富貴榮華無不是從艱苦的勞動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
宋代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說:“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xué)種瓜?!痹娙擞们逍碌墓P調(diào)描寫了夏日農(nóng)村的勞動場景:男耕女織,日夜操勞,雖然辛苦,卻也其樂陶陶,一個“學(xué)”字,透出兒童的天真活潑,極富生活情趣,讀來意趣橫生,給人以極美的藝術(shù)享受。
漁民的勞作艱辛嗎?范仲淹的《江上漁者》給出了答案:“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苯蟻韥硗嬀谱鳂返娜藗冎恢榔穱L鱸魚味道的鮮美,卻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捕魚人出生入死,同驚濤駭浪搏斗的危境與艱辛。
《詩經(jīng)》之《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全詩運用“比”的方法,描寫伐檀木的勞動者一邊勞動一邊想到社會的不平,勞動人們辛勤勞動卻食不果腹,剝削者們卻不種不獵過著優(yōu)裕的生活,強烈地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對統(tǒng)治者的怨恨,它的妙處還在于句式長短錯落,參差靈活,舒卷自如,十分富于感染力。
李白《秋浦歌·爐火照天地》:“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边@是一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透過短短二十多字,我們不難感受到冶煉工人的辛苦以及作者在字里行間對他們的贊美之情。
《中國質(zhì)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