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減少消費糾紛,廣西桂林市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消費警示,提醒廣大消費者在購物時要擦亮雙眼,謹防欺詐,看清規(guī)則,保護信息,科學消費,防范消費陷阱。
理性消費忌跟風
隨著人們越來越習慣于超前消費,以及各類分期付款消費平臺業(yè)務的盛行,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分期付款購物。分期付款購物,雖然暫緩了消費壓力,但也在無形中加重了消費者對物質的需求,易形成惡性循環(huán)。消費者應樹立理性消費的觀念,量入為出,根據實際需求購物。在面對商家的各類促銷活動時,消費者不要被“爆款秒殺”“限時特惠”等營銷噱頭蒙蔽,導致跟風購物而忽視實際的需求和比價的必要性,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沖動消費。
選對平臺防欺詐
消費者在網購時,應選擇具有一定規(guī)模且信譽良好的電商平臺,要從信譽度、成交記錄、評價詳情等多方面對網店進行評估,做到貨比三家,防范“刷單炒信”;不要輕易登錄陌生網站,點擊不明鏈接;網購支付時,要通過平臺提供的正規(guī)支付渠道,按正規(guī)流程購買,不要輕信賣家提供的第三方支付鏈接或二維碼。
看清規(guī)則別輕信
雙“十一”“雙十二”期間,預售、紅包、滿減、優(yōu)惠券等各類促銷手段層出不窮,一些促銷規(guī)則設計復雜,消費者需要讀懂、認清相關規(guī)則,謹防不公平格式條款。有的商品看似優(yōu)惠多多,但實際到手價格與平時相差無幾。消費者應提前關注價格變化,不要輕信商家的特價、全網最低價、清倉價、電商直供、拼購等各種營銷噱頭,也不要受秒殺、讓利、贈紅包等促銷手段誘惑而沖動消費,應在詳細了解商家促銷規(guī)則的基礎上按需購買,下單前要確認商品是否屬于“七天無理由退貨”的范圍,慎重繳納“定金”,避免退貨爭議。
保護信息勿泄露
消費者要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從正規(guī)渠道下載購物APP?!半p十一”期間,消費者要謹防中獎詐騙、退款詐騙、貨到付款詐騙等行為,不將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手機號碼、手機動態(tài)驗證碼、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泄露給他人。在收到商品后,消費者最好將商品外包裝上的個人信息及時清除銷毀,防止泄露。
直播購物需慎重
對于直播購物,消費者要慎重,不要出于對主播個人的盲目信任或受直播平臺以“價格低廉”“秒殺”或“數量有限”等宣傳營造出的產品稀缺等營銷氛圍影響,更不要受經營者人為制造的狗血“劇情”所蠱惑而盲目沖動消費。如發(fā)現所需商品后,不要著急拍下付款,要多參考買家評價,不要一味關注網店的銷售量、好評等信息,應同時注意中評、差評等評價,才可識別出商家是否刷單、刷好評造假等。
留存證據護權益
無論線上線下,消費者購物都應及時保留好相關原始記錄,如產品頁面宣傳、直播時的廣告宣傳、商家承諾內容截圖、聊天記錄、購買記錄、支付憑證、物流信息等,防止商家刪除相關信息后難以恢復,給后期消費維權帶來難度。消費者發(fā)現商品質量不合格或與宣傳不相符等問題時,應及時與商家或平臺協(xié)商解決;如果協(xié)商不成,可以直接撥打經營者所在地的12315熱線進行投訴,或者通過其他法律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周錦珊)